转:潍坊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

原创 2023-11-08 14:09

近日,省教育厅印发《关于推广中小学科学教育典型案例的通知》,全省范围共遴选了6个中小学科学教育典型案例,其中,潍坊市推荐的《潍坊市构建“1+N”模式,实现育人效益指数式倍增》《昌乐县增强科学教育资源供给,推进课后服务提档升级》2个案例被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推广。

潍坊市构建“1+N”模式,实现育人效益指数式倍增

潍坊市将科学教育理念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,以“1+N”模式,即“科学教育+劳动教育、科普教育、基地教育”,形成课堂教学、课外活动、校外实践相互结合的科学教育体系。

一是“科学教育+劳动教育”。举办中小学科技劳动实践大赛等多项赛事,812所学校、5170名学生参与;依托校内劳动实践基地,在种植、养殖等劳动实践中渗透科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相关学科知识;推动718所学校与高新技术企业等合作,认定科普教育基地204个、校外实践基地582个,为学生提供科学实践机会。

1.jpg

13-1.jpg

8-1.jpg

二是“科学教育+科普教育”。组建名师领衔科普资源开发团队,征集制作科普课程162节,累计学习人数达2.9万余人;开展多样化的科普作品创作征集活动,640余所中小学校、1340名中小学生参与;开设科普视频号、订阅号,上传优质科普资源152个;全市组建3000余个科学类社团,推出优质社团课程236项,受益学生8万余人。

科学教育+科普教育.jpg

11-1.jpg

10-1.jpg

科学教育+科普教育-(4).jpg

三是“科学教育+基地教育”。新建科学实验馆、海洋教育科普馆、天文天象馆等科学教育专题场馆30个、科学实践活动功能教室150个,开发基础素养类、项目融合类、科技创新类课程等300余门,形成集科学性、实践性、创新性、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;筛选适合不同学情学生的科学教育资源,实现线上线下课程一体化发展,为65万余名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科学教育服务。

科学教育+基地教育(2).jpg

科学教育+基地教育.jpg

昌乐县增强科学教育资源供给,推进课后服务提档升级

昌乐县聚力打造科学实践探究型课后服务,优化环境、创新机制,全面增强优质科学教育资源供给。

一是科学实践板块化。全县53所中小学校“一张课表”,每周一、三下午课后1小时确定为“科学实践探究”课后延时“大课”时间,分科学实践类、兴趣体验类、素质拓展类三大类资源,打破学校年级和班级界限,学生自主选取实践探究内容,校内教育资源全部向学生开放。

7-1.jpg

科学实践板块化.jpg

二是实践探究活动课程化。指导各学校把科学实践活动列入课后服务课程计划,并把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;面向县内中小学推出236项科技课程,涵盖人工智能、生命科学、信息科技等,供各学校自主选择。

4-1.jpg

实践探究活动课程化-(2).jpg

三是线上线下共享多元化。精选10项线上科技主题讲座同步向各学校发布,由学校按需选择,内容涵盖中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、人工智能、5G赋能智慧社会等;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,流动科技馆、科普大篷车、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,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,为中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、进行科学探究提供更多渠道。

3-1.jpg

2-1.jpg

四是科学素养提升常态化。整合校内外资源,建立科学实践活动基地,学校发挥师资与课程优势,基地、学校、单位共建,为课后服务提供多元场景;开辟“课后服务”专栏,每月一期,及时推介学校好做法好经验,选树典型,打造7所潍坊市“科创筑梦”助力“双减”科普行动试点单位。

5-1.jpg

6-1.jpg